田野 | 三百年古刹·蔚县暖泉西古堡显圣庵拍摄纪实

发布时间:2024-06-04 发布人:梁盛新 浏览次数:
图片


三百年古刹采集纪实

蔚县暖泉西古堡显圣庵


《蔚州志·渠道图》中记载:“出城西三十里暖泉堡中,泉之源以石瓮分东西流”又说“其水澄清如鉴,三冬不冻,故云‘暖泉’”。在暖泉古镇西古堡南瓮城内,从青石包浆,车辙深陷的古道上走进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古堡中,入目而来的是一座古寺。寺门上方的匾额称之为“显圣庵”,又称地藏寺,俗称“阎王殿”,显圣庵外侧紧邻一座双耳戏楼。据称寺观是清朝初期修建的,至今约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图片

地藏寺寺门及双耳戏楼(摄影:于东升)


从正门进入寺观之后,先是一方小院,额署“无我”,左手边是一尊金身佛像,左前侧是一个雕有双龙戏珠图案的照壁,前方及右侧是几间厢房。

右侧有一个门洞通往一进天井式后院,整体院落呈方形,有上下两层,下层是全砖券的窑洞形式,外观是精美的砖雕椽飞造型,据记载,这种形制是仿照北魏时期云冈石窟的外形所建。院落右侧有一个狭窄的砖石门洞,门洞正面墙上绘有一个“佛”字。左转是一架陡峭的楼梯,登高之后,入目之处,布局严谨精妙、错落有致,出廊抱厦、曲径通幽。


图片

地藏寺内部夜景(摄影:王晓含)


地藏寺便建在二楼之上,东西南北四殿皆绘有壁画,北殿是地藏殿,殿上匾额上书“誓愿弘深”四个大字。现存五间,中间三间为大殿中间供奉地藏王菩萨塑像,菩萨右手边是闵公,左手边是道明。东西壁前各立五殿阎君,东西二殿供奉十殿阎君及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南殿为鬼王殿。壁画损毁严重,形象几乎不辨,但从残存的鬼王面目上看,造型高古浑穆,有明末遗风。


图片

地藏寺二层北殿一角(摄影:王晓含)


地藏寺现有碑刻两通,其中一通砌在了东院观音殿的墙里;另一通位于鼓楼西侧,碑阳为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碑阴为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碑文如下:


重修地藏王菩萨庙宇碑记

竊聞

廟貌以維新為美功成以䡗固為嘉當肇造之時非不欲如金甌磬石以為奕禩不拔之基迨年深日久風雨動飘飖神維震動以致敝瓦頺垣裂開水入内虚外圮若不蚤修其能久乎語云城有蟻穴不塞則溃崩矣小之足以害大也如此夫暖泉西古堡南門甕城之西自鄉耆董汝翠創建  地藏王菩萨廟宇以来迄今三十馀載屡經地動東窑磚券五間空闊又無石基摇開裂縫兼以雨水浸灌車輛震地遂至陨堕董止一子名玉青年好善亦有父風不幸殀夀父亦思子感疾相継而不以善人而不夀或者昇爲僊府中人不欲其久落塵凡耶遗孫董揆叙等俱庠生尚幼讀書親師祖母郭氏母楊氏俱孀敬神每以廟宇傾圮爲憂谆谆命揆叙急爲更修於是捐金雇覔匠後陶磚礱石将舊□五間移

像拆毁以石爲基磚劵五間隔間復構司房遷□像于上以安神又見新故参差相形不堪乃遍爲粧颜丹□一色隐壁原是磚座土心今改爲磚壁坚固牢實又因元宵節男女遊觀一門擁擠非禮另於西邊修马道而分行以易混雜之俗素年設醮會中人等飲茶缺少坐處今擇閑地新盖正茶房三間火房間半以便飲茶一坐第見羙哉輪羙哉奂足爲一方之奇觀如竹苞如松茂可傳香火于永世矣亦宜擕珉以誌不朽

蔚州贡生史纂

虔誠拜撰薰沐謹書

功德主  祖母郭氏母楊氏董


疇 揆 功 秩 叙


妻李氏 妻刘氏

督工善人 乔世明 董汝俐 乔斌 董珎 胡進成

書塑匠  賀明耑 王德明 李志滿 王引家

泥木匠 徐明德 朱明

石油匠 李蘭柱 段從顺 李吉義 ** 王继聖 段一旺

瓦匠 梁首配

康熙十五年歲次丙辰七月孟秋穀旦立石

主持僧人 明興 徒行滿


图片

地藏寺二层鼓楼西侧碑刻(摄影:于东升)


看守地藏寺的老人说:“董汝翠是山西人,来到暖泉是入赘”。历史上,明末清初蔚县曾属于山西大同府,近现代才划归河北张家口市,因而董汝翠和西古堡同属于山西省人。

拍摄之初,众人怀着虔敬的心情上香祷告。每面墙的壁画,我们都要用鸡毛掸子轻轻拂去灰尘。不由得想起唐僧扫塔,或许也是此番心境吧:


乌云压顶夜森森,塔铃响声声。

月色昏暗灯不明,知是宝塔第几层。

一片禅心悲众僧,师徒扫塔情殷殷。

驱散妖雾乾坤净,换来晴空月儿明。

——阎肃 词


在此次的拍摄中,主要以北方正殿、东西配殿、南配殿为主,北殿壁画前有塑像遮挡,塑像与壁面距离仅有50公分。本次拍摄时不但选用了传统的正面拍摄,还使用了斜侧方多次变焦拍摄的手法,拍摄便显得难度重重,进展之慢是拍摄以来所遇之最,我们前后用了11天的时间才拍完。

拍摄间歇见东院墙角有卧石,隐约有字,细审乃擘窠大字“蔚”,未知当时用于何处。


图片

地藏寺观音庙的夹墙中的擘窠大字(摄影:于东升)


在拍摄的时候,发现在上层壁画的泥墙剥落处,约10mm的距离是下一层壁画。细看线条造型及设色,在风格上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线条使用

上层壁画虽在线条运用上展现出了一定的匀称性,但从宏观视角审视,其构图略显机械与刻板。特别是在上层发须的发梢部分,线条处理显得较为僵硬,缺乏流畅的过渡。特别是,晕染的黑色发须部分,其勾线与晕染技法未能恰当融合,致使局部形成过于浓重的黑色块面,缺乏层次感和透气感。

相较之下,下层壁画在线条的运用上显得灵动而富有生命力。特别是西壁北部的描绘,人物形象的头发细节处理尤为出色,线条流畅而有力,精准地勾勒出了头发应有的蓬松与飘逸的质感。发须的晕染处理也恰到好处,不仅有效衬托了线条的灵动性,更使得整体画面层次丰富,视觉效果透彻分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图片

地藏寺北殿上下层壁画线条对比

(制作:壁画小组)


2. 颜色对比

在色彩对比的层面上,上层壁画显著采用了清朝中后期典型的“群青”色调,且其覆盖面积颇为可观。整个画面的色彩搭配以朱砂、石绿与群青为主导,形成了鲜明且独特的视觉对比效果。

图片

地藏寺北殿上下层壁画色彩对比

(制作:壁画小组)


3. 沥粉技艺对比

下层壁画的沥粉贴金技艺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沥粉线条坚定且流畅,充分体现了画工对形象塑造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沥粉技法精湛运用。贴金部分的处理同样利落而含蓄,凸显了工艺的精湛。金箔的颜色呈现为正黄色,依据其色泽和质感,应属真金箔无疑。

相较之下,上层壁画的沥粉贴金部分则显得较为逊色。整体上显得含糊不清,缺乏明确感。特别是铠甲部分的沥粉,出现了塌陷现象,未能呈现出应有的立体效果。贴金部分同样模糊不清,金箔颜色偏黄,据推测可能是由黄铜等材质制成。

综合以上特点,可以明显看出上层壁画的绘画水准相对较差,而下层壁画则展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和工艺水平。


图片

地藏寺北殿上下层壁画沥粉技艺对比

(制作:壁画小组)


综上所述,从绘画风格与碑刻资料的分析来看,下层壁画“自鄉耆董汝翠創建 地藏王菩萨廟宇以来迄今三十馀載”的记载,以及“康熙十五年歲次丙辰七月孟秋穀旦立石”的碑刻信息,明确指出了画塑匠的姓名:“書塑匠 賀明耑 王德明 李志滿 王引家”。这些记载表明,下层壁画的绘制应追溯至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左右(即1646年左右),正值明末清初的历史时期。

至于上层壁画,其主要依据是群青颜色的应用,结合碑刻信息“大清光绪六年数月谷旦立”(1880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块碑刻并未记载画匠的名字,也没有重绘的纪录。但考虑到光绪六年(1880年)地藏寺曾进行过重修修缮,我们有理由推测上层壁画可能是在这一时期进行了重绘。

最惋惜的是北殿在最晚一次修复梁架时,没有对壁画实施保护措施,导致壁画上布满密密麻麻的漆点。南侧的鬼王殿有一面墙黑了一大块,壁画完全缺失,显然是灶台生火、埋锅做饭的影响。

最后一日至夜间七点半方拍摄结束。时值寺院掌灯之际,瓦顶明黄,檐牙森森,铎铃阵阵,殿内阎罗森严,庄严正大,殿宇深邃深沉,塑像庄严肃穆。


图片

地藏寺夜景(摄影:王晓含)


想及壁画的前世与今生,我们作为一个目睹历史的消逝见证人,尽最大的能力完成着这些抢救性的拍摄,然则这一点微薄之力,或许便是最大的功业与价值。


上一条:思政 | 造型艺术学院师生赴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实地考察
下一条:开幕 | 山海可期·2024河北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

关闭